初秋的北京,天气微凉,但在城北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内,却是亿兆体育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,雪亮的剑道之上,十余名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罩的小剑客们正手持花剑,或凝神对峙,或敏捷交锋,金属剑身碰撞的清脆声响与教练的指导声、孩子们的喘息喝彩声交织在一起,充满了活力与激情,场边,一位气质干练、目光专注的中年女性正静静观察着,不时颔首微笑,她,就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随着线下训练活动的全面恢复,王钰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青少年击剑的推广与教学中,她的核心理念朴素而温暖:“我们最迫切的愿望,就是让孩子们重新踏上剑道,安全、快乐地享受击剑运动本身带来的乐趣与成长。”
重返剑道:从线上到线下的喜悦回归
过去几年,常态化的健康防护措施对许多室内体育运动造成了冲击,击剑这项需要近距离对抗、依赖场馆训练的项目也不例外,回忆起那段时光,王钰坦言,对于正处于技术提升和兴趣培养关键期的青少年学员而言,影响尤为显著。
“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,教学主要转移到了线上。”王钰介绍,教练们通过视频会议软件,带领孩子们进行体能训练、技术动作分解练习和理论知识的讲解。“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孩子们的训练习惯,保证了基础体能,但击剑的精髓——那种瞬息万变的实战对抗、剑尖上传递的微妙触感、与对手面对面时的心理博弈,是线上课程无法替代的。”她表示,缺乏实战使得部分孩子的技术细节生疏,更重要的是,那种在集体中运动、因拼搏而快乐的氛围大大减弱了。
当条件允许,协会和各大俱乐部开始有序恢复线下训练时,王钰和她的同事们首先做的,并非急于组织比赛或追求难度技巧的提升,而是着力于营造一个安全、友好、充满吸引力的环境,引导孩子们“回归”。“我们看到,第一批回到馆里的孩子,哪怕只是穿上久违的击剑服,踏上剑道,和伙伴们打个招呼,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,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,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。”王钰动情地说。
快乐击剑:理念的深化与实践
在王钰看来,让青少年“享受”击剑,是这项运动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,她强调,特别是在重回剑道的初期,保护并激发孩子的内在兴趣远比追求短期竞技成绩更为重要。

“有些家长可能会焦虑,觉得孩子‘荒废’了一段时间,急着要补课、要赶进度,但我们一直在沟通和引导,希望家长们理解,击剑对于孩子的价值,绝不仅仅是一块奖牌。”王钰阐述着她的“快乐击剑”理念,“它更在于培养孩子挺拔的体态、优雅的气质、敏捷的思维、果敢的判断力以及面对胜负的平常心,这些品质的塑造,是在每一次快乐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完成的。”
为了践行这一理念,北京市击剑协会在恢复线下活动后,推出了一系列举措:
- 循序渐进恢复训练: 严格控制训练强度和时长,初期以恢复性体能、基础技术复习和趣味性游戏为主,避免运动损伤,帮助孩子们重新适应训练节奏。
- 强化趣味与体验: 在课程设计中融入更多游戏化、情景化的元素,组织“闯关”形式的技术练习、设计双人协作的攻防游戏等,让训练过程不再枯燥,而是充满挑战和乐趣。
- 注重心理疏导与激励: 教练团队特别关注孩子们重返赛场后的心理状态,对于因生疏而产生的挫败感或畏惧情绪,及时给予鼓励和正面引导,王钰常说:“要告诉孩子,敢于重新站上剑道就是勇气,每一次出剑都值得肯定。”
- 优化安全防护措施: 在场地消毒、器械检查、人员密度控制等方面制定严格标准,确保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心的训练环境,让家长放心。
见证成长:剑道之外的收获
在训练馆,我们遇到了正在休息的小学员李沐晴,今年十岁的她学习花剑已有两年,谈及能回到俱乐部训练,她的小脸涨得通红,兴奋地说:“在家对着屏幕练太没意思了!还是在这里好玩,可以和真人对战,输了不服气,赢了特别开心!王老师总是夸我进步大,我觉得我现在更勇敢了。”沐晴的妈妈王女士在一旁补充道:“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回来后更开朗了,击剑不仅锻炼了她的身体,更让她学会了坚持和尊重对手,我们支持协会‘快乐击剑’的想法,不给她压力,看到她这么享受,我们就很满意。”
王钰表示,像沐晴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,击剑运动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礼仪要求,如赛前向对手、裁判、观众致意,赛后握手等,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们的品格。“我们希望通过击剑,教会孩子们何为‘骑士精神’——自信而不傲慢,胜利而不骄矜,失败而不气馁,这种教育,在当下社会显得尤为珍贵。”

展望未来:在快乐中夯实基础
谈及北京市青少年击剑的未来发展,王钰充满了信心与期待,她表示,协会下一步将在持续推广“快乐击剑”理念的基础上,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培训体系,包括加强基层教练员的业务培训,特别是如何在教学中贯彻“快乐”与“激励”原则;组织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交流赛、邀请赛,为孩子们提供以赛代练、展示风采的平台,但同时会淡化比赛的功利色彩,强调参与和交流。
“我们相信,当孩子们真正从心底里热爱这项运动,感受到它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时,他们自然会投入热情去钻研,去进步,这样的进步才是可持续的,才能真正为北京乃至中国的击剑事业储备坚实的后备力量。”王钰说,“眼前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了剑道旁,听到了场馆里重新响起的欢声笑语和金属交击声,这就是最好的开始,我们的目标,就是守护好这份快乐,让剑道成为陪伴他们健康、阳光成长的一片沃土。”
窗外华灯初上,训练课也已接近尾声,小剑客们脱下护面,头发已被汗水浸湿,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他们围着王钰,七嘴八舌地分享着今天的收获,王钰耐心地听着,眼神中满是欣慰,对于她和无数击剑教育工作者而言,这重回剑道的快乐之声,正是这个秋天最动听的乐章,预示着生机与未来。

发布评论